总部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本台驻印尼记者李琳。
不久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议签署,为区域多边贸易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持续升温,尤其是水果贸易尤为活跃。
记者总部李琳在雅加达一家社区水果店采访
近日,我在雅加达南部街头采访时发现,一家社区水果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在店里,我注意到带有中文标签的苹果、梨和葡萄被放在最差的位置。
水果店老板阿部说,现在最畅销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水果。
店主阿部告诉我,现在最畅销的进口水果来自中国。顾客哈桑微笑着举起了手中的水果袋:“我我买了一些大梨子,又甜又便宜。”
数据显示,中国在印尼进口水果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榜首。
这一幕绝非偶然。数据显示,中国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水果进口来源国。印尼中央统计局(BPS)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中国在印尼进口水果市场份额超过50%。印尼经济改革中心(CORE)执行主任穆罕默德·费萨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尼从中国进口的苹果、葡萄和柑橘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高达90%、69%和72%。
记者走访雅加达一家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放着大量来自中国的水果。
作为记者,我走访了雅加达多个地区的市场、超市、批发仓库,亲眼目睹了中国水果的景象印尼“遍地开花”——不仅因为其“物美价廉”,还因为从中国果园到印尼餐桌的高效供应链,支撑着跨国“甜食生意”。
雅加达水果批发市场,工人们正在运送来自中国的水果
在雅加达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库里堆满了从中国运来的葡萄、苹果、龙眼等。卖家阿里指着发货清单告诉我:“我们每天卖的水果70%到80%来自中国,价格合理,质量稳定,保证新鲜。”我在现场看到,一批新到的中国葡萄正在装车。包装上印有“山东”、“新疆”等产地标签。打开后,果实饱满,色泽诱人。
从中国运来的水果采用冷链,保证新鲜度和品质
阿里解释道:“我们在0度左右的冷库里出售,销量很好。”这种“新鲜”的背后,是中国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技术突破。水果进出口业务的陈光杰告诉我:“有些国家需要10到20天才能把水果带到印尼,但我们的冷链路线只需要5到7天。”而且船上有足够的冰箱插头,还有大量的技术支持,全程保证新鲜。”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新鲜大战”,是中国水果“走出去”成功的关键之一。现代化的品种、种植技术和冷链系统的升级,让以前很难远销的水果在几天之内就可以跨越赤道,保持最好的口感。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水果进口来源国。
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水果在印尼市场的走俏,不仅丰富了当地消费者的“果盘”,还带来了印度尼西亚的新就业和商业机会。进口、配送、运输、仓储等环节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中国产品:中国生产的新鲜水果
印尼经济改革中心(CORE)执行主任穆罕默德·费萨尔告诉我:“印尼是热带国家,无法大规模种植苹果、葡萄等温带水果,而中国的供应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互补性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来自中国的茶饮料新品牌在印尼扎根并广受欢迎
事实上,这种“互惠互利”的逻辑不仅仅发生在水果领域。我还参观了中国的另一家消费品“连锁店”——新品牌茶饮料。在雅加达北部的一家购物中心,一家来自中国的知名茶叶品牌自今年3月开业以来,每天都排起长队。开业当天售出4000多杯,平均每分钟售出5杯。消费者他们告诉我,他们喜欢“清爽的味道、漂亮的包装和中国式的故事”。另一个较早进入印尼的茶饮品牌,目前拥有2000多家门店,印尼员工比例高达96%。该公司还帮助数千名印尼企业家开设门店,直接或间接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分析信息发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奖励政策——关税降低、互惠互利等。检验检疫标准互通、贸易手续便利,极大提高了中印尼农产品流通效率。
印尼超市货架上中国水果品种丰富
从水果到奶茶,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商品的“走出去”,也看到了该地区经济网络的“编织”。未来,随着更多中国农业和消费品牌“走出去”,这个“甜蜜的贸易故事”还将继续。
以上是本台主要记者李林在印尼的当地观察。
本期《文字看世界》作者是中央电视台驻印尼记者李林。
“中国记者看到世界栋梁”的声音
透过车站的外文写作视角
记录世界的变化
为你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记者看世界》每日广播时报
中国好声音《60分钟》utes and then”节目
《新闻进行中》重播节目时间
制造商丨吴静
记者丨李琳
编辑|杜雨亭
图片提供:总部雅加达记者站 Copyright © 2024-2026 51今日吃瓜热门-51吃瓜网官网-51吃瓜官网最新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