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新华社|“网红医生”有流量,更应该负责任

2025-11-15 11:12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网红医生”有流量更应承担责任 新华社记者徐阳、郭翔不得发布未经证实指南、虚假不实、不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不准扩大治疗疾病的病情和效果,不准以“神医”、“神药”的名义进行宣传……近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并试行互联网健康科普医务人员不良行为清单(试行)》的通知,提出了精准加大网络健康干扰的十大不良行为清单。随着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互联网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家卫健委还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互联网健康科普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健康科普科学方法的缺陷。然而,由于交通的诱惑,一些混乱现象开始出现。一些医生违规看病、直播卖货赚钱赚取收入,甚至出现造案欺骗公众的情况。对健康科学观察的最初追求不能让位于对利润的追求和对货币化的渴望。让我们回到互联网健康科学在提供健康和造福公众方面的作用。 “网红医生”有流量,应该负责。越是面对流量和利益的诱惑,我们越要尊重互联网赋能带来的价值和荣誉。对于“网红医生”来说,不仅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弘扬职业道德,牢记治病救人的初心,同时也传播准确的健康知识,为公众提供真正重要的科普内容。他们必须拒绝散布健康焦虑,以假科学误导公众,让医疗行业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延续。 “网红”医生的主要职业仍然是医疗。如果是诊断和治疗,那就是科学研究、大众科学,科学和专业精神是他们职业的核心。无论何时何地,过硬的医术都是这个职业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让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健康理念才会更宽广、更好,支撑互联网健康科普普及进一步稳定发展。抵制交通诱惑不能只靠道德意识医生的职责,但有效的监督至关重要。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通过日常监管、常见病例排查、文化渗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平台应完善内容分析和过滤机制,让庞科学、严格好医生的内容站得住脚。触碰“高压线”的,应立即下架并给予相应处罚。互联网时代,自律和异律既可以抑制医生,也可以保护医生。只有维护好群众的信任,维护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才能为互联网健康科普提供新的基础。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