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宜昌将如何努力征服这条赛道?

2025-10-25 11:05

2023年,宜昌提出建设清洁能源之都。 宜昌将“绿电”誉为第一清洁能源,依托有利的“水、风、光”资源,持续推动“绿电”产业发展壮大。 其中,新能源电池作为“绿电”能源的主要载体和汽车产业突破的主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世界各国能源行业的特别关注。 近年来,宜昌依托丰富的岩岩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化工基础,持续推进磷矿、新能源材料、动力总成、高端制造装备“三级差异化”,着力攻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赛道,形成了覆盖电池“生产-使用-退役-再生”的产业闭罩。”。 新能源电池企业持续加仓 9月18日,湖北东宇新生2000万片电芯在宜昌下线。 ▲东宇新生2000万只电池产品。拉拉万·尼·福威 这家由东风汽车集团与新万达集团合资建设的公司,当天同一时间也开工建设增压电池项目。 电池单体产量实现百万级、千万级突破。东宇新生年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华中地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9月6日,宜昌市政府与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宜昌楚能二期投资协议。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二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730公顷,规划年产量离子容量约为80GWH。开发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Pack模组等新能源产品。 今年1月,作为邦普循环与宁德时代在国内布局投资最大、品种最全、产品最全的联合工厂,邦普宜昌基地追加投资50亿元,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将于年底投产,建成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生产线。付伟 摄 过去,以新能源电池企业为代表,宜昌建成了80GWH的电池产能,并在各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宜昌邦普循环目前每年回收废旧电池15万吨,生产磷酸铁6万吨、碳酸锂1.5万吨、再生石墨1.5万吨,相当于处理报废新能源汽车60万辆。预计项目全部实施后,产业园每年可回收废旧电池30万吨。 楚能宜昌二期项目的快速启动,是“宜昌速度”与“楚能效率”的深度融合。该项目仅用31天就完成了2054公顷土地的征迁,40天完成了1800多公顷场地平整施工。在宜昌楚能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暨项目签约活动上,宜昌同步签约上下游配套项目16个,总投资142亿元,涵盖正负极材料、精密结构件等关键环节,初步形成了以楚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2000万片电芯下线当天,湖北东宇新生苏充电电池项目启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表示:“东风集团将始终保持开放态度,继续与新旺达、宜昌市密切合作,全力支持东宇新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希望东宇新胜不断提高经营和供应保障要求,积极响应支持东宇新胜发展。” 东风集团以年销售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为目标,双赢发展。 这些企业不断加大在宜昌的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关注宜昌的新型电池产业。    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 新能源电池产业最终将以电池产品的形式呈现。 小小的电池模组背后,是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覆盖从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到电池应用和电池回收等各个领域。 宜昌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布局不仅仅是电池生产环节,实际上涵盖了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上下游的所有环节,包括“生产、使用、报废、梯次利用、资源再生”,实现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闭环。 在电池材料领域,我市致力于发展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先后规划布局了精制磷酸、碳酸锂、磷酸二氢锂、磷酸锂、磷酸铁、磷酸铁锂、隔膜、硅碳负极等几乎所有主要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产能 材料等 ▲楚能新能源鸟瞰图。图片来源:市和信息化局在电池使用领域,东宇新生公司现有电池产品涵盖高、中、低各个档次,全面适配C级车型。累计向东风、吉利等领先车企提供新车14万辆。 楚能发展加速,新增订单超过80GWH,月出货量超过8GWH。能源电池销量已跻身全球前五名,动力电池月装机量突破3万台,跻身全国前十名。 广汽传祺宜昌分公司将于2024年获得新车制造资质,并获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许可。随着广汽传祺E8、S7等新能源汽车的推出,公司正式开始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 全市现有或在建新能源船舶121艘。宜昌深入推进“长江电气化”加快推进对公务船、旅游船、磷酸盐运输船的电气化进行了评级。 湖北首条“油改电”在松宜铁路线上安装、夷陵区首条“零碳货运走廊”长林路投入试运营……电池应用新场景不断落地。 ▲湖北首个“油改电”新能源正在进行中。资料图 宜昌邦普循环实现了退役后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再生,实现了新能源电池全链条产业布局。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集群集群 电池技术迭代更新,打造高地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100公斤级黑磷的可控制备,该材料在快充、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开发出黑磷材料超快充电等一系列突破性产品。”10月10日,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平表示。 此外,湖北三峡实验室还研发出降低磷成本、提高酸性铁效率的新工艺。新开发的“双磷资源回收再洗水”磷酸铁降本增效技术,使磷酸铁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产品质量可媲美第三代半、第四代磷酸铁锂水平。 ▲ 湖北三峡实验室。图片来源:兴发集团 宜昌探索建立以三峡实验室为核心、中试基地群为支撑的“1+1+n”科技创新体系,引导规范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研发平台。 宜昌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铁)钠正极材料、石墨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企业项目等项目40余项,拥有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 宜昌还成立了能源产业发展新联盟,充分发挥化工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集聚。 宁德时代邦普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兴发集团电池关键材料东光高端电池铝箔、山东海科电解液溶剂、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欣旺达宜昌电池基地、万华化学有机磷新型万华化学工业材料、材料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并投入制作。 电池独角兽企业伟晶储能、电解液集成龙头企业天赐材料、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制造商金力股份等纷纷入局,快速进入磷基新能源赛道。 2024年,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增速70.6%。今年,宜昌新增电池产能将达到200GWH,有力推动宜昌实施产业倍增行动、建设国家级强国。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作者:东明)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