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中国民航局发布《2025年民航冬季保障运行总体方

2025-11-12 11:23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2025年冬季保障民航运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冬季复杂的气象条件和运行需求,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统筹管理,推动各方协调配合,确保年底年初民航安全稳定平稳运行。在冬季运行保障方面,《方案》明确了“安全为本、精准评估”、“政策精准落实、动态响应”、“协调联动、闭环提升效率”三大工作原则,构建涵盖风险防控、资源调度、多方协作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在保证目标方面ls,《方案》提出,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全国航班平均准点率不低于88%,平均起飞延误时间小于8分钟。同时,《方案》对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和国内客机长期延误、机上延误、临时取消的比例设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尚不清楚不会发生重大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实现运行质量的全部进步。 《方案》提出了做好季节性运行准备、完善能力评估、加强恶劣天气应对、完善动态航班安排、协调运行组织调度、加强信息互通、深化服务保障协调、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等八个主要步骤。细化了相应的保障路径,突出精准、协调、差异化特点。在做好换季准备方面,《方案》要求各单位要做好隐患排查,完善多场景预案,储备专用车辆、除冰液等物资。新建跑道、航站楼要制定专项冰雪防护预案,开展全场景演练。在提升保障能力方面,“战机”建立除冰效率动态评估机制,优化除雪方案,保证资源调度实时适应动态天气和航班。针对降雪、低能见度等不利天气,《方案》提倡准确天气预报和科学交通管制,推动飞机、空管、机场等组织跑道、除冰飞机、航班始发衔接等区域除冰雪,努力确保航班正常运行。首趟航班在跑道开放后 10 分钟内进行。 《方案》还对延误信息交换进行了规范,要求航班预计延误60分钟以上时,提前150分钟发送动态电报,通知旅客;深化服务保障协同,推动空地、空铁、空铁联运,缓解滞留旅客,保障旅客合法权益。此外,《方案》明确建立“调度-督导-审核”闭环机制。重大延误的审核必须在 7 天内完成。监管部门将深入一线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 《方案》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运输航空公司、机场公司、交通局等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立“国家-地区-机场”三级协调机制,凝聚力量。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关键环节全程监管,各单位要优化执勤力量配置,精准施策应对冬季运行挑战,通过协同环节提高保障效率,切实保障航空安全和旅客出行体验。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